Jetzt oder nie

now or never這句話上次頻繁出現在生活中大概是青少年時代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兩個月的德國生活頻繁地冒了出來。

第一個觸發點大概就是機智醫生生活第二季的選曲,真的是很久很久沒有聽到It’s My Life了,這種微老的青春感真是意外地振奮人心。團隊甚至找到尹美萊來翻唱,那個版本有點好聽到泛淚,啊,這種感動可能也是種初老症狀。不過後來在劇中播放的實在也是滿多次,Bon Jovi的版權大概很貴吧哈。

機智醫生一個令人著迷的點可能是他們都是四十代。比起當前同輩或多或少陷在急著想要證明自己的30 crisis,身邊時不時就有一些用力過猛的故事出現,如果四十代能夠長這樣,那真的是告訴我們不要急,就好好做好要做的事,十年後好像有機會可以成熟地脫離這種焦慮,用「真的很大人」的方式處世,透過工作實現一些理想,而且還是可以有摯友、有自己的興趣和談戀愛,這些事都永遠不嫌晚開始,但開始這個動作就真的是now or never。我每次看到頌和二十年前的感情線都會哭,要長成她那樣面面俱到溫柔又堅強的四十歲真的是一點一滴累積來的。

好像在說教喔,寫什麼看劇心得啊,但韓劇就是韓劇,現實大概很難如此無菌,不過有個大方向的願景也是不錯的,就像直至今日我還是很想當個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

第二個觸發點是前陣子在Stuttgart車站下車時,看見了德文版的now or never掛在車站附近的大型廣告上,Jetzt oder nie。當下想說,哇,德國人也會講這個啊,而且用字還真是直接翻譯。中文是什麼呢,大概是五月天那個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吧。怎麼會這麼長啊。

那趟車程上,其實正在寫一些計畫,下車看到這個廣告也不禁有一種「喔這就是宇宙帶給我的訊息吧」的感覺。

說做就做,說起來也是一種奢侈,可能要有一些犧牲,但其實還是一件奢侈的事。

在德國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跨過邊境,不怎麼花錢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小旅行。前提當然是要找出時間啦。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歐洲人權法院的牽引(應該不是),這幾年最愛去的地方就是Alsace區域,史特拉斯堡和柯瑪一帶。光是到達當地就會覺得幸福。

史特拉斯堡小法蘭西的經典場景

自己去,和不同的人一起去,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地方就是從西南德早上出發,中午可以來吃午餐的距離。有次是和媽媽旅行團,在四十度的艷陽下解釋我從書上讀來的風土人情。有次是和當地的朋友,陪他用了觀光客的眼睛看這座城市還看了足球比賽。有次是和DAAD的團體,與各國友人一起參觀一些機構。有次是和大學好友的快閃旅行,陰雨綿綿還是覺得很有情調。有次是和來交換的學妹一起逛了夢幻的聖誕市集,雖然吃的品項一樣但就是會覺得比德國好吃。還有次在這裡遇見了後來很好的台灣友人。

喔我真的是來了很多次。疫情過後的世界觀多少有點改變,要和相同的人重訪相同的地點真的太不容易了。這次想著的也是now or never的一場旅行,沒有人知道明年此時我們在哪裡,還有沒有聯繫,現下如果有開心應該是真的開心吧。

史特拉斯堡隨手拍

每次旅行的時候,都會和同行的旅伴興奮地討論下次出遊的計畫,不過可以成行的機率多高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最後一個觸發點是朋友重回慕尼黑,討論了各式各樣的旅遊計畫,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這些事都是now or never。錯過了可能就沒有了。我也是很想去,不過真的也是要看人生進度如何。

哎,也不只旅遊。把握每個當下做想做的事吧。今天也這樣鼓勵了好友。

但常常,這也代表鼓勵對方在物理上與心理上到了更遠的地方,離自己就更遠了,以後也更難見面了。

昨天覺得頭髮太長,自己在家中照著YouTube影片剪了頭髮,同一天還親手處理了一些浴室水管的事,覺得除了驅趕蟲類,日常已經快要沒有不能獨力完成的事了,也真是感謝這些年的訓練。朋友接連離開這座城,剩下的大概真的就是把論文寫完了吧。

好喔,希望能趕快寫完。


P.S. 前陣子發現我實在不喜歡太過Fusion的料理。日前吃了一家慕尼黑新開的日本潮店,其實氣氛很好、食物也很好,客觀來說真的是很不錯的店,生意當然也是很好,還是頗推薦。只是因為真的太fusion,比加州卷再超越一點的那種,對我來說那可能就不是拉麵是別人,我內心可能就是住著本格派的老靈魂。好,其實寫這一段也是要說,雖然我不喜歡fusion的料理,但我這篇貌似還是寫得很fusion。

廣告

Jetzt oder nie 有 “ 2 則留言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