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est ailleurs 生活在他方

如果真的想要搜尋這本書,建議後面加上米蘭昆德拉,否則會充滿了「生活在他方 千層」、「生活在他方 插座」、「生活在他方 早午餐」之類的,都是羅斯福路上那家咖啡店的資訊,剛發現還有「生活在他方 貓空」,原來這幾年還開了分店。

第一次看這本書約莫是高中某段瘋狂攝取這類文青指數極高的書籍那時,真是個維特到不行的時期,回想起來實在是雞皮疙瘩掉到穿越地心,如同現下回顧當年參加完人社營的心情,儘管現在聽吳叡人的一些談話還是頗為動容,但十幾歲的志氣真的是一種非常期間限定的內心活動。那時都會想,以後就能怎樣,哪時就要怎樣,真正的生活似乎永遠不在現下。殊不知後來多少年都想回到那時的心理狀態,但某一天早上醒來,就突然很清楚大部分的事情都回不去了。

只是,彼時的各種想像與投射,還是塑造了後來的自己。內建某種磁場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還是會被一些類似氣味的人事物吸引,然後成為一輩子沒有下車的人。如果永遠在找尋彼岸花,揹著影子又望著遠方,活在當下何其困難。

就像好友D說,在台灣吃洋派的早午餐(沒想到這篇文章會出現早午餐這個詞兩次,但我其實很不愛早午餐,就是為了見人才會吃),出了國卻總是想著重現台灣味。今年年菜這位好友連筍絲蹄膀都做出來了,我想他很認真地體現這個追求。

隨著留學生涯可能逐漸進入尾聲,天天想著回家為台灣做點什麼的自己竟然開始研究著各式各樣可以因公回來歐陸的機會,然後思考自己會不會想念這裡的各家超市名稱,這些現在很熟的名字以後對我會是什麼樣的意義。啊哈,一方面覺得「我也有今天」,一方面也想說,真是生活永遠在他方。

Das Leben der Anderen

生活在他方的原文偶爾會讓我想到Das Leben der Anderen這個德文。其實這根本沒有對應,不要被我混淆,法文是一個句子、德文是一個名詞,只是都有「生活」和「他者」的感覺。但既然我想到了就寫一下,Das Leben der Anderen是德文的「他人的生活」,也是台灣翻譯為竊聽風暴的電影原片名。法國友人說這是他2000年後看過唯一喜歡的德國片,姑且不論德法自己之間的心結,我也是滿想認同他的。

個人比較愛他人的生活這個詞,覺得它更恰到好處地掌握這部電影的精神。這部有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講的是史塔西(Stasi,前東德的國家安全局)探員在監聽一對藝文界情侶的故事,最後他為他們的生活感到動容,伸出援手。總覺得竊聽風暴這個詞有點太「風暴」了,史塔西當時對於社會的監聽與控制是長期且全面的,不像是什麼突如其來的單一事件,但也許對特定人而言當然是生活中的重大轉折與風暴吧。看到片尾的時候我滿感動的,這類與過去威權統治相關的片經常都會來一點人性的光輝,或者說這是電影的核心所在。例如韓國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但2018年因為陪同一些官訪行程時,有機會與當時的史塔西博物館館長聊聊,他說他從不看這部片,那都是假的,沒有這種好事,那個時代不會有這種好事。聽到的當時覺得心頭一緊。

題外話,後來,當時那位館長因為捲入Me too風暴而下台

還是要活在當下吧

好吧回到剛才「我也有今天」的話題。日前第一次因為覺得快要離開而哭,雖然長年以來都是一個愛哭的人,但在德國生活以來,幾乎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哭,好像還真的沒在非獨處的時刻流過眼淚,真是有點嚇到。長大以後內心包袱很多,很怕害在乎我的人一起哭,而如果是沒那麼在乎我的人我又不想在對方面前哭,這個邏輯之下,就是不太能出現可以在他人面前哭的機會,但人生嘛,也不是想好了就做得到。

隔天出門的時候,坐在一台兩節車廂並未聯通的公車第二節上,看著窗外街景還是冬天蕭瑟的樣子,依然微微沈浸在一股離情。但不久後,發現車門壞了,好幾站都沒有打開門,要下車的德國人一直說「Hallo?」並且極為用力地拍打車門,但是司機過了五站才發現後門出了問題。那時我的目的地也過了,最後就又等了許久的對向公車,大遲到。日常總是有一些事可以消磨感傷。

曾經問過諮商師,身為一個感性、記性過好又是計劃狂的人,要怎麼好好地活在當下。她說我應該可以找到辦法,讓這些特質和活在當下並存。好好安排並且做每件事的時候都享受當下的感覺,應該有點幫助吧?

聽起來好像沒有很難?畢竟實在是一個事情有點多的人,看著手帳和Google月曆時常不知道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的,但就像大學時代每次期末考想穿越到學期初殺掉選課的自己,羅馬顯然不是一天造成的。總之,主要還是,排的不要有遺憾吧。

可能一切都還是需要練習的,不然也不用半夜跑來寫寫字。

最後附上寫作時的最後一首背景音樂,最喜歡的一句是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己。對啊,竟然,怎麼會呢。Mais c’est la vie.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