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不要有人期待這是一篇雞湯文。
作為一個常常移動的人,狡兔多窟,氣味、溫度、濕度、雨聲等等各種環境的改變,都會讓醒來的瞬間有點迷茫,需要多花個幾秒釐清自己現在是在哪裡。後來覺得既來之則安之,漸漸地也是有點享受那幾秒,一種拆禮物的感覺。偶爾驚喜,偶爾失望。
日前覺得風撞擊窗戶的力道過強,又有點悶熱,夢裡來到了颱風季的台灣,睜眼醒來發現是慕尼黑閣樓的斜屋頂,手機顯示著暴風警告。而好友L前陣子在研究為什麼陽光灑落窗內的早晨經常覺得自己回到了高中時代的台北,結論似乎是因為開了加濕器。
有時候會希望張開眼睛的時候其實在哪,是的時候就會高興一下。
但25歲以降,許願都會加上想要心靈平靜這項,移動這件事有時還是會造成一些不可控的焦慮。加上一些日常行政瑣事,或是申請、投稿之類各種不確定性很高的未爆彈,動不動就覺得心沒辦法在地面扎根。這種時候個人的應對方法之一就是聽點東西。根據不同程度的焦慮,耳朵適合不同強度的清單。
古典樂在大部分時候是很好的解方,只是還是很看心情,初一十五差很多。之前經歷了一陣聽到小提琴就很緊張的時期,又經歷了把莫札特、海頓、貝多芬、拉赫曼尼諾夫等等都聽一輪結果連布拉姆斯都讓我心跳加速的時期,有點走投無路。和同處焦慮期的學姊R聊到,她說她已經沒辦法聽任何有定音鼓的,只能聽蕭邦的鋼琴。我心情好的時候實在是很迷戀定音鼓的聲音,但也是懂偶爾真的不想要聽到任何打擊樂器發出聲音。不過試了一下,蕭邦竟然對那時的我而言也有點太精美,最後當天的選擇是大鍵琴那種的巴哈。純屬個人意見給大家參考。
有這種煩惱的朋友比我想像的多。也有人推薦Spotify一些清單,例如Peaceful Piano,無印良品系列也還不錯,前陣子數鈔票系列也受到一些友人的熱切肯定,我個人比較喜歡歐元和台幣的聲音,可能是出自覺得用得到的心理作用。或是,YouTube上也可以搜尋消除焦慮音樂等等,不過還是要確認合不合口味,有次我睡前想試試,結果爬起來又工作了好幾個小時。還有些聽起來就是去按摩或SPA時店家會放的音樂,如果搭配點個精油,偶爾是可以營造次元轉換感。
比較獵奇的是,也有很多專門安撫寵物的歌單。在前述走投無路的那陣子,嘗試聽了一下,有給狗狗專屬的,還有貓或其他小動物,身而為人是沒有感受到什麼效果,還會陷入一種「我在幹嘛」的迷惘感,很好奇他們的科學根據,或也可能沒有。
不過呢,書寫作為一種療癒,產出一些廢文也會讓人好過一些。例如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