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做指甲

在德國做指甲的文章有了續集,算是一年半前沒有想到的發展。但人生各種事情都滿難說的,第一次在慕尼黑做完指甲的隔天,我在亞洲超市發現了非常貴的冷藏鯛魚燒,因為太想吃,只好無視價錢買下去。而這次,也是第一次在東京做完指甲隔天,返家路上經過一家正在販賣期間限定櫻花口味的鯛魚燒,大約是台灣三顆超商茶葉蛋的價格(一般的,不是所長茶葉蛋),也還是因為太想吃,就排了五分鐘左右,買了兩個。

我始終沒有理解櫻花口味是什麼味道,無論什麼產品都是。但看見星巴克出了櫻花限定抹茶星冰樂就會買、豬排店有櫻花口味可樂餅也會點,可能是一種魔力或者信仰,除了色澤讓人心情好之外,從來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

我不是故意要岔開話題的,因為這次的指甲也做了櫻花相關的樣式。這是從店家在hotpepper上提供的樣式裡選出來的,做期間精選的既有樣式會比較便宜。確實是沒有很貴,就和台灣做起來價格差不多。

卸甲的過程滿精緻的,畢竟如果有讀上一篇的讀者可能會記得,我在德國修型時流了血,還被稱讚細皮嫩肉。我在東京是不可能被稱讚細皮嫩肉的,當路上見到的生理女性八成都有在追求細皮嫩肉的時候,就會覺得做個大概、順其自然就好。

整個流程大概七十分鐘就結束了,包括卸甲和保養,有點意外,效率真是非常高,技術當然也很好,成品頗滿意,是暈染的櫻花、跳色半透明的春綠葉子色。不愧是女子力大國。

我前往的路上惡補了一下與美甲相關的日文單字,同行的我妹也幫我提示了一些會問的問題,要先準備好答案,例如要不要換色、跳色的順序、兩手要不要一樣等等。我在腦海裡準備好答案,好像面試一樣。過程除了必要事項的溝通以外,算是沒有閒聊,美甲師一直很認真面對我的手指,要換手或如何時都會說一下「すみません」。

這種一直說不好意思和道歉的文化真是根深蒂固,從德國來的前幾天有點受寵若驚,雖然顯然也不是寵,就只是一種習慣,害怕給他人添麻煩。上週看了相葉雅紀在節目上協助流浪狗的過程中,因為狗狗很緊張,大家也一直對著狗狗道歉。但是我腦海裡浮現了前幾天台灣新聞上人們對死去的狒狒鞠躬的照片,一時也是很難說什麼。

說起來好像一直在抱怨德國,但我還是覺得我未完待續的德國經驗對我幫助很大,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堅強。或許是個登大人的概念,學會應付生活中各種非常基礎的困難,包括在台灣總是有人幫忙的事(例如修理馬桶)、以及沒想過會出錯的事情(例如被要求強制執行我沒有居住事實的地址的廣電費以及居留證被寄丟)。

如果不是在德國住了幾年才來到日本過個水,應該沒有辦法像現在一樣努力工作知足常樂,覺得有什麼問題就去隔壁全家買一下食物或網購符合個人美感的東西療癒自己,這些都是德國生活難以達成的。有點像是從馬斯洛金字塔底層用力跳著追求自我實現到向上站了兩階的感覺。初來乍到的手續當然是到處都滿麻煩的,因為洗錢防制變嚴格,最近外國人要在日本銀行開戶非常困難,討論到相關經過時,每個日本友人都說你也太辛苦了吧,但我總覺得真的很還好,非常還好,而且已經解決了,更何況每個發現難以承辦的銀行人員都會跟我道歉,畢竟當年也是在德國花了三個月才能順利使用帳戶,因為慕尼黑的銀行人員把我護照印錯頁(不太知道還有哪一頁適合印),出錯了也沒通知,我等了六週預定期限經過後(因為他們像各機關一樣地表明「中間不要問」),沒有收到通知去問了才知道不妙,一切從頭來過,也從沒有人跟我表示不好意思哪裡出了錯。

不過,其實行政方面的各種問題就算了(也不是真的算了),但真正感到痛苦的可能還是種種負面經驗累積下來的種族問題。不討論生活中幽微的部分、也不討論車站青少年的ching chang chong,光是回想一些具體的肢體或言語攻擊事件經歷就覺得哀傷。如果神經細膩又習慣往心裡去的人,一個人在德國生活可能會滿辛苦的,真是花了滿久才練習有好過一些。不過經驗和感受都是很個人的事,還是有許多人有很好的經驗。

有個非常好的問題是「這麼討厭德國為什麼還要去」,真是常常聽到在德台灣友人之間在討論並自我剖析這個問題。我個人算是有一點初步的答案,就是德國法律還是有很多我很想學習的部分、也可以更近地接觸歐盟法,而且我很喜歡我的教授,覺得他是有趣的天才。這是有意的部分。意外的收穫可能就是學會了更多作為一個人類的技能。當然還有遇到許多好的人。

近期在東京參加的許多會議,或許也是領域的關係,女性最多的一次大約也只有三成,大部分的會議日本人部分就是清一色男性。另外,前陣子參與了跨國伴侶居留權問題的法庭觀察活動,覺得還是有各式各樣的法制問題有待解決。而日前日本host professor送我一本書,他說看完你就會知道我們的民主多麽空洞。

客觀來說,反正哪兒都是有好有不好、有喜歡有不喜歡的地方。個人經驗也會決定主觀感覺。近來覺得,可以多看看其他地方的狀況,從中學習,也是很不錯(這是否榮登本部落格隨筆系列史上最不超然的一句話)。尤其去年開始在歐洲大陸上旅經不少國家,覺得我還是喜歡歐洲的很多其他地方和很多事物的。

常常也會看到留日的前輩或同儕抱怨日本,但我只是個過客,還沈浸在半夜有便利商店、有做不完的新體驗(甚至看到了伊東豐雄和大谷翔平(不同場合)(毫無必要的補充))、吃不完的美食、以及走一走就有松本清或可以看到晴空塔等等觀光客等級的快樂感中,可能就是類似交換生的心情。尤其是知道不久後就又要離開,有期限的事情約莫又是會更想好好把握。然後呢,調整心態回到歐洲,或許也能更立體而明確吧。並且也必須承認,是慕尼黑的生活經驗形塑現在的自己、和外人看來的某些價值。儘管我可能只是想嘗試看看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前陣子很老派地想起日劇的名言,東京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東京是讓人忘記自己沒有實現夢想的地方。走在路上常常覺得人真的好多、世界真的好大、每棟大樓的每個窗戶裡都有好多故事、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好多好多,還真是一不小心就會迷路。四月作為日本人新生活開始的季節,剛剛才有朋友傳訊來說他的夢想實現了,正要開始新工作。哎,還是有人記得要實現夢想的吧。

今年櫻花季大多數的日子都下著雨,雖然很多人覺得遺憾,但含蓄內斂壓抑的美感似乎更加強烈。看看手機裡的自動回顧,慕尼黑奧林公園的櫻花,好像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自在氣氛。

啊啊,最近的我,是指尖也有櫻花的我了,真不錯。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