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機撿出一些路上寫的字。
分類: 寫字系
靈光乍現
最近竟然得了流感。對的,這世上還是有人在得流感。開始咳嗽發燒的時候我怎麼做快篩都是陰性,一方面覺得短期間內不太可能再次確診(一種無根據的自信),一方面覺得難以置信怎麼會是陰性,儼然忘記2020以前人類也是會發燒咳嗽的。
魔女的條件
討論母親節禮物的時候,妹妹說她在黃金週閃到腰。「妹妹閃到腰」這個概念實在是讓我震驚了好一陣子,畢竟她應該要是年輕的象徵的。她說自己很老,我才覺得可怕,只能叫她泡澡、貼貼布、躺著。她事實上也已經這麼做。
晴天霹靂
日前我家的一隻倉鼠過世了。其實在十年前養過一隻倉鼠,埋葬他時真的太過痛苦,就發誓不會再養。但一年半前阿姨送我兩隻當生日禮物,因為過於震撼,我妹就將其取名為晴天與霹靂。
焦慮的時候要聽什麼播放清單?
希望不要有人期待這是一篇雞湯文。 作為一個常常移動的人,狡兔多窟,氣味、溫度、濕度、雨聲等等各種環境的改變,都會讓醒來的瞬間有點迷茫,需要多花個幾秒釐清自己現在是在哪裡。後來覺得既來之則安之,漸漸地也是有點享受那幾秒,一種拆禮物的感覺。
紐倫堡大審紀念館:一篇不太正面的參訪心得
1945年二戰結束後,針對納粹德國的國際審判在紐倫堡展開。當時的法庭,著名的Saal 600,目前開放參觀,同一棟建物同時也是紐倫堡大審紀念館,一般民眾皆可造訪。參觀這座紀念館已經有四次之多,我始終對其中的展覽感到不太舒服。 這種不舒服,並非造訪集中營或其他納粹德國相關地點時,基於歷史事件的不適感,而是對於紐倫堡大審紀念館的展覽本身,無法抱持肯定的態度。
La vie est ailleurs 生活在他方
如果真的想要搜尋這本書,建議後面加上米蘭昆德拉,否則會充滿了「生活在他方 千層」、「生活在他方 插座」、「生活在他方 早午餐」之類的,都是羅斯福路上那家咖啡店的資訊,剛發現還有「生活在他方 貓空」,原來這幾年還開了分店。
serendipity中文要怎麼翻得空靈
新年一開始就寫論文寫到萬分糾結,那種思緒沒辦法用德文精準寫出來的感覺,很像成天被慢火悶燒。有時候想要用個比喻裝個文青,都會覺得有點跛,最後就是腳踏實地用一般陳述句寫出來。
2021聖誕前夕的一些隨記
友人自柏林返回慕尼黑後一陣低落,這裡好像是個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的城。於此同時我正讀到比才的家酒場,關於日式餐桌上雞蛋豆腐的描述。而在討論這個話題以前,我煮了第三次水才想起來我是要泡奶茶。
「綠黨是城裡人的黨」
這週是梅克爾正式告別總理職位的日子,新內閣社民黨的舒茲(香港翻譯是朔爾茨)上任,組成紅綠燈聯盟,大部分的媒體都花了很重的篇幅與版面處理這個大議題,整理梅克爾做過什麼、帶大家認識新總理。畢竟也是整整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