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原子調整

最近做了一些生活上的小改變。例如,如果眼尖(好像不用很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我把網站改版了,沒發現也沒關係,反正我改版了。雖然應該沒人在乎,不過想記錄一下:

1.這樣那樣地調整了個人網站,也就是這裡(如果你不是只從信箱閱讀的訂閱者)。

算是選了一個偏復古的基底,像是小時候某時段的無名,佈景主題甚至叫2012(也就是電影裡會淹大水的那個十一年前)。用無名的時代我也是一直換樣式還自己改語法幹嘛的,總之這種看久了就想換的習性看來是從十幾歲延續到了現在(對樣式而已,強調一下)。日前本來因為一些付費功能的考量等等想要搬家,但想來想去覺得我還是在自己的堡壘寫字就好,如果使用一些有社群和推播功能的寫作平台,我內心會有很多恐懼感。我好像就是比較喜歡寫了留著,然後哪天有緣人看到,甚至訂閱,感覺很珍貴。除了版面,標題改了改,變得更直白,分類也做了一點更動,我決定要把法律部分抽離,這裡就快樂寫字,法普的文章留在其他網站刊登。

2.買了新Kindle,Paperwhite 5,還是綠的,官方名稱是龍舌蘭綠。

Paperwhite5在2021年上市,可以自動調節光線的功能其實滿有感的,而2023年2月推出了外殼是藍色和綠色的版本。我的舊版Kindle壞了,當年Prime Day大特價購入的Paperwhite 3也是伴我度過一些很好的時光。不過我同時也有用Kobo,分流讀不同的書,有機會再來分享。但最近因為大學WiFi壞掉,造成閱讀器無法更新,也是頗為困擾。WiFi壞掉可以讓人發現平常有多仰賴它生活。

3.進行講話時同一句話不要混雜多種語言的個人運動(好長的名字)。

但樓上2.這種大家都只用外文單字的專有名詞不算,不確定中文是什麼的字也不算,不然說出「我都去宜家吃肉丸」也很恐怖,是想怎樣。我自己聽到大混雜的語句時,會覺得煩躁,不過這幾個月來發現自己講話也越來越嚴重,所以決定戒除這種事。尤其是發語詞感嘆詞,講中文的時候一直在那邊Also(德文的那個also)、you know、何が、えーと、あのー之類的,過多的話感覺很討人厭(個人感想,但如果有追求洋派感需求者可能也是個技巧?)。順帶一提,Kindle沒有中文名字欸,維基的中文頁面也叫Kindle,英文頁面則是Amazon Kindle。

4. 冰箱要有冰淇淋。

略突兀的一項生活調整。但我覺得這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還要出去買就沒有這種熱熱喝快快好的效果。前陣子因為校門口的商店有自助結帳,而住處隔壁的沒有,熱愛自助結帳的我就進行了一個從校門口買冰淇淋挑戰走回家不融化的活動,這件事的難度隨著月份的更迭自動增加中,最近快要到了臨界點,我想是時候放棄這個活動了,一次去超市囤個夠比較實在。

5. 每天都要出門。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一定要社交但是要出門,其實這對心底很宅的人已經很挑戰。雖然在家裡很舒服、工作效率很高,但還是發現出門還是對身心健康都很值得,尤其我也不是一直都在這個城市生活,實在要活在當下多感受一點這城市的樣子、路人的穿搭、空氣中的濕度與氣味。

以上,標題取為原子調整只是想借用一下原子習慣裡用原子這個詞的概念,一方面說明是微小的、一方面說明它背後牽涉更大的系統。其實我生活中應該有更多需要調整的事,但以上五項對於個人提振心情滿有幫助的。

最後附上本篇寫作時的背景音樂,作爲本篇素樸紀錄的takeaway,我覺得很有新生活運動的清新感覺。但話說回來,takeaway的中文應該要翻做什麼?總不會說讓我把這首歌當成本篇文章的外帶吧?

廣告

無法運作的日子

有時候會遇上整個人無法運作的日子,像是電池被拿起來那種感覺。現在正在打字的我算是拋棄了今天的行事曆,決定來嘗試用寫字恢復一些能量。

在自己的領域裡,如果前面有一些很好很好的人的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長大以後,已經不會像小時候寫作文那樣說著想成為誰誰誰那樣的人,做一樣的事。然而,知道「有那樣的人,在那樣的努力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能量來源。

當然不會每天想到這事,但就像一盞黃光路燈,穩穩地在那,每夜持續點亮著一些什麼、並且帶來安全感,而夜裡徘徊的人們偶爾也可以抬頭看看,提醒自己要在自己的路上,知道想堅持什麼,然後溫柔堅定,安靜地好好耕耘。

這天覺得自己心裡的燈熄了一盞。世上(這次特定一點,島上)有好多很難想像的事會突然發生。不過,再仔細想想,也許燈不會熄,而是成為了一種恆亮的存在。

那麼,是不是得到一些能量繼續運作了呢。

阿布達比和浦島太郎

從手機撿出一些路上寫的字。

人生第一次來到阿布達比轉機。就像杜拜是整排的阿聯酋,這裡是阿提哈德的大本營。

我感覺杜拜機場還是再浮華一些,雖然兩個城市沒有相隔太遠(真不精確的說法),但氣場不盡相同,不過都有一種想要盡可能氣派豪華有排場的氣勢,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是老大的氣勢。

我實在是沒有很習慣這種感覺,還是比較喜歡曖曖內含光派的,要不精緻典雅、要不就清爽一點那種。

不過這裡的躺椅似乎比杜拜好搶。我得到一個好位子,工作了一下,接著看起電子書,耳朵裡的動力火車用力想跳上車子離開傷心的台北。

忠孝東路大概走了81遍時,隔壁來了一位阿布達比阿嬤,請我幫忙設定(全是阿拉伯文的)手機、連上wifi。解決問題後,阿嬤一直說thank you little sweetheart,還撕了一張紙,是她印了一大堆機票資料的最後一張,倒給我一些她正在吃的堅果,然後開始跟我大聊天。

堅果很像我養倉鼠時的飼料,但還滿好吃的,吃陌生人的食物實在不太合理(善意警語),不過因為是個熱情阿嬤而且包裝顯然是在隔壁商店買來她剛打開也正在吃,盛情難卻。

她說她是要去旅遊,我看起來人很好、好像很會使用電子產品(大錯特錯),所以找我幫忙,從哪裡來,要去哪裡,一個人飛這麼遠好辛苦啊,現在的年輕女生好勇敢啊,亞洲女生要加油啊,希望未來去哪裡都一切順利。

大概是因為這樣的小對話,讓我覺得阿布達比機場也滿可愛的吧。總歸是這樣,喜不喜歡一個地方,好像百分之八十是因為共處的人。

在台北的居酒屋用吸管戳著玻璃杯裡的冰塊轉動,喀啦喀啦,聽對坐的朋友講一些稱讚新加坡和發表對台灣房貸意見的話題,內心不禁浮出一些複雜的字幕。

但沒有跟著這裡時間軸的浦島太郎是我自己。每塊陸地的經驗值彷彿是分開累計的,我在這座島上仍停在幾年前的數值,只能這樣微笑看著好友走進其他關卡和不同的風景。

儘管沒有計畫登入某些遊戲,但抱著寶盒回到岸上時,終究是會被環境密切的提醒,多少人都在那裡。買哪裡,幾克拉,哪家婚紗,辦哪裡,預產期什麼生肖什麼星座,哪個月中,然後可以想像一兩年後會換一波下一階段的問題。

誒,要不要打開盒子呢?

但往西飛,再往東飛,這些浦島太郎形狀的焦慮,去國三日,大抵煙消雲散。

靈光乍現

最近竟然得了流感。對的,這世上還是有人在得流感。開始咳嗽發燒的時候我怎麼做快篩都是陰性,一方面覺得短期間內不太可能再次確診(一種無根據的自信),一方面覺得難以置信怎麼會是陰性,儼然忘記2020以前人類也是會發燒咳嗽的。

不過確實,這種高燒的燒法和COVID的低燒經驗很不一樣。而這次的高燒也差不多可以登上數一數二的人生經驗,第一次這麼痛苦大概是第一次出國去日本時,五歲,在Ocean45,查了一下發現現在已經改名叫宮崎大洋喜來登度假飯店。我記得當時大家都在喝好喝的海鮮巧達濃湯,只有我在發燒,一口都喝不下,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可惜,那應該超級好喝。當時有個團員爺爺看我可憐,就幫我按摩手的穴道,說這樣可以好過一些,在虎口附近。第二次超級高燒是國小五年級,快四十度吧,打破了我想要拿全勤獎的夢想,而且既然已經打破我就覺得那請假一整個禮拜好了。那時候正在流行網路留言板和即時通,還有那種祝我趕快好起來的留言主題,回想起來有點老派的毛骨悚然。

至於上次得流感的時候是2018年的春天,在我德國的閣樓,燒到昏天黑地,雖然想說生無可戀但其實想起了很多可戀之事,盯著天花板想著我不想客死異鄉。

但這次燒起來,有一種靈光乍現的感受,就是一種被靈感打到的感覺,可惜不是論文的靈感。我聽從了許多人(包括醫生藥師家人與健身教練)的建議,養病期間先把工作與論文放在一邊,這樣應該會好比較快,不然壓力太大免疫力低落,之類的。在吃藥睡覺的輪迴之中,我穿插的就是閱讀各種閒書,搭配客製化的適當歌單。不得不說是滿快樂的。

靈感除了一些藝文氣氛以外還出現在神奇力量。有一次退燒醒來,看見好友訊息正在崩潰問卜,突然覺得自己久違地可以算牌了,就抽了一下,解牌也整體都滿順的,真是神奇的感覺。我覺得可以知道自己現在有沒有能量算牌真是一種奇妙的事,對於這個感覺抱持敬畏之心。

我不是一直都有靈感的人,但偶爾會出現特別強的感應,或deja vu,所以把自己定性為魔女也不能說毫無根據。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是幼稚園大班的時候,整個幼稚園在辦背三字經的活動,要抽人上去背。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知道第一個會抽到我,那個籤筒裡有所有人的名字的球,應該也有個六七十人,但我很相信我一定會被第一個抽到。我就跟旁邊的小朋友們說,我一定會是第一個。結果真的是。左邊的男孩嚇壞,右邊的女孩說,但我本來就是國語課表現比較好的人,這可能是老師們設計好的橋段,要我做個示範。其實我覺得也是有道理,作為一個幼稚園大班生這個邏輯很厲害,她現在也是律師。但那次之後這個能量消失了很久,可能是懲罰我不能隨便講出來。不知道。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為什麼我對小時候的事很有印象,但我確實就是很早就有記憶的人。之前和我媽描述了我四歲以前我們家的電話的顏色和形狀,她覺得很恐怖我怎麼會記得,但她想想認為是因為我長大後看過照片。但我應該是真的記得,我就跟她說了其他的細節,一些不會被照片拍下來的事。例如當時裝潢家裡,師傅來家裡討論電話線要怎麼牽之類的事情,以及當時家中哪些地方有電話線的插孔。我說我很關注電話線,是因為當時我的身高只能看到這個在我視線範圍內的東西。不過因為她也忘記了,所以這無法核實。這都是我妹出生以前的事,我們只差兩屆,但我妹就是個對十歲以後的生活經歷才有印象的人。

對這些事情還是滿有興趣的,大學的時候上了不少關於腦神經科學的課,讀了一些潛意識的事情。不過我還是沒有得到解答,應該不是上課太混的緣故。對於還無法解答的事情也只能抱著敬意繼續看下去了。

另一個類似的感應能力,自己說起來很好笑,但我似乎是有某種正義體質。以前上班時有個固定的會議會在法務部一個新的會議室進行,我每次去都會很不舒服,後來查了一下那裡以前是審問政治犯的地方。住在慕尼黑的時候,每次去參訪達豪集中營以後隔天都一定會頭痛一天,然後需要待在家休養一週左右。之前H姊姊來拜訪我,我跟她說了這樣的事,她就說那她集中營自己去參訪就好了。結果,她白天去,晚上回來還問我要不要一起吃韓式燒肉,雖然那餐肉後來沒吃完,但是是因為她覺得太不好吃了,台灣人對燒肉的標準頗高。我真是深刻體會到人和人之間感受差異真的很大。

仔細想想這整篇可能看起來像是燒到腦袋壞掉寫出來的囈語。不過,看閒書真的是滿快樂的,每天嗑個好幾本,最近的摯愛是陳又津,重看了幾本村上,為的是搭配一些他提到的音樂從spotify裡面找來放,小時候根本沒辦法這樣,感謝科技進步。不過我什麼都看,甚至還看了湯姆漢克斯的短篇故事集《歡迎光臨火星》。

其中有一些書是要帶去歐洲的,我覺得我滿心期待要分享這些書。不過對方要怎麼閱讀,配什麼音樂,完完全全是與我無關。這件事本身也是很有趣。

希望明天就可以回歸改論文的崗位了,呼。

魔女的條件

Golden Week

討論母親節禮物的時候,妹妹說她在黃金週閃到腰。「妹妹閃到腰」這個概念實在是讓我震驚了好一陣子,畢竟她應該要是年輕的象徵的。

她說自己很老,我才覺得可怕,只能叫她泡澡、貼貼布、躺著。她事實上也已經這麼做。

魔女的條件

標題放這個其實也沒有真的要寫這日劇,這時候好像還太小,印象最深的還是宇多田的First Love。但這齣劇採用這種標題,其中魔女用的是中世紀被認為有害的那種概念。前陣子好友在改我的messenger暱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之前在那個視窗當了有毒的魔女很多年。

我以為我的人設是魔法少女(大言不慚),會做好事那種,愛勇氣希望,寫論文還引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段落的那種。人生好難。

猫のために

雖然身為狗派,人生還是有很多想看貓的時刻,例如真的不理解我寫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或是不知道我的東西又被德國寄到哪裡的時候,真的是不在乎貓咪會不會後空翻,就是需要看貓。

有時候真的很想念很多朋友的貓或是常常在某個路口會遇到的貓,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也會懷疑一下他們記不記得我。他們應該只是長得薄情,實際上應該要記得吧?

最爛的搭訕

某日在龍山寺大哭完走出來以後,眼睛非常腫。走了幾步突然有人說,小姐,妳的眼睛好漂亮,請問妳相信上帝嗎?

認真?

不好意思結帳

承上,最近深刻感覺到自己真的是水象人,其實就只是很愛哭啦也沒什麼其他的根據。很多年前看KANO的時候,看到嘉南大圳啟用,水流出來,我就哭了,還轉頭說我真的好感動,台灣被建設了。

日前在書店看一本書翻著翻著就哭了,雖然很想買但又覺得有點丟臉不想去結帳,最後就回家買電子書。

最長的電影

以前(大約十年前)開始在學校上德文法學名著的時候,都覺得一句話實在太長太長太長了到底何苦呢,最近自己也常寫出這種看得很痛苦的句子,因而有點嫌惡。一種開到荼靡的感覺。

在此,因為希望讀者不要有看了一整篇廢文的感覺,最後提供一點近來的個人小新知。最近在推特上追蹤了一個滿有趣的帳號,會節錄很多奇妙又有點幽默的維基條目內容。分享一下一個很無關的事,根據維基百科世界上最長的電影是2012年一部叫做Logistics的瑞典實驗電影(直譯為「物流」),總共有51420分鐘,也就是35天多。要到51418分鐘的時候才可以唱再給我兩分鐘。

晴天霹靂

日前我家的一隻倉鼠過世了。其實在十年前養過一隻,埋葬他時真的太過痛苦,就發誓不會再養。但一年半前阿姨送我兩隻當生日禮物,因為過於震撼,我妹就將其取名為晴天與霹靂。

(小時候的霹靂與晴天)

倉鼠真是很可愛的動物。大學狀況不好的時候,很想要照顧一隻毛茸茸的哺乳類療癒身心,好友H建議說:「養個歐洲人?」。

總之後來我得到了一隻倉鼠Taco,我們幫他創了臉書帳號,還得到不少好友。在很多感到很痛苦的時候,看著毛毛的小東西在籠子裡忙東忙西或者毫無顧忌地睡覺就覺得好上不少。我總覺得他的眼睛看起來很聰明,比別鼠聰明,臉頰也比一般的老鼠凹,雖然講起來像一個吸毒樣,但感覺是我最喜歡的那種。

後來他身體有不少毛病,尤其老化後,因為牙齒脫落無法咀嚼(對,身為一個嚙齒類無法咀嚼),跟獸醫變得滿熟,而每餐每餐都要幫他磨粉和泡食物。漸漸地也會爬不上樓梯、無法跑滾輪。就像要接受這世界上的生命都會漸漸凋零一樣,眼睜睜看著這些發生。

這一切都好短暫。倉鼠的生命通常很難超過三年,超過兩年的就感覺是鼠瑞。當時遭逢家人過世,某天處理完法事後回到家發現老鼠不再動了,當然也不再痛了。

但我真的覺得很痛苦,我們買了玉蘭花,讓他抱著,然後埋葬了他。我覺得真的是很用力照顧這隻老鼠了,在他活著的時候擁有很多的愛,這樣應該就好了吧。但就還是非常捨不得。

再次收到老鼠的時候覺得很害怕,很想好好照顧他們,又恐懼他們又會很快離開。但看到他們本鼠的時候,就是沒什麼抵抗力,沒錯,毛茸茸的哺乳類真是可愛。

(他家是單人雙層公寓)

我妹和我都是漂泊仔,媽媽承擔了照顧老鼠們的工作。老鼠們過著物質條件充裕的生活,還可以挑食,甚至睡覺會側躺,非常有原則。偶爾帶回阿嬤家,阿嬤會一直跟老鼠說話,仔細想想如果一直放在阿嬤家,晴天和霹靂說不定就聽得懂人話了。

去年晴天長了囊腫,歷經了要價不菲的大手術重生,餐餐餵藥,毛都重長了一次。後來他還是過得很有活力,有活力地跑滾輪,有活力地吃飼料、水果、點心、磨牙餅乾。

(嗨。)

但日前他突然很不好,動不了了,還流了眼淚。趕快送醫急救也救不回來。醫生說,食物鏈底層的小動物很會忍耐,他如果顯示出身體垮掉,通常就是真的很嚴重,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就會真的垮掉了。對呀,幾小時前還在跑滾輪的。

雖然年紀上也算是活到了、甚至超過了平均壽命,但所有的再見都好難準備。這次同樣也給他一些小花,讓他躺進土裡長眠。我又再度哭到頭痛,影響寫作進度,和我討論論文的德國人還問我怎麼看起來這麼哀傷。

我不知道和他一起長大的霹靂會不會有感覺。可能有吧,小動物感覺知道很多事情。他們雖然不能住在同一個籠子,不會實際接觸,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同一個大空間裡。

最後啊,到最後,都只能說,在他活著的時候過得很舒適了,也盡力地對他好了,應該也是很不錯的一個鼠生了吧。希望霹靂也可以好好的、健康的生活下去。

摯友家人的狗狗近期也過世,我們只好相信,taco應該會像動物方城市裡的教父感老大一樣,在天上組織個幫派照顧他們吧。

焦慮的時候要聽什麼播放清單?

希望不要有人期待這是一篇雞湯文。

作為一個常常移動的人,狡兔多窟,氣味、溫度、濕度、雨聲等等各種環境的改變,都會讓醒來的瞬間有點迷茫,需要多花個幾秒釐清自己現在是在哪裡。後來覺得既來之則安之,漸漸地也是有點享受那幾秒,一種拆禮物的感覺。偶爾驚喜,偶爾失望。

日前覺得風撞擊窗戶的力道過強,又有點悶熱,夢裡來到了颱風季的台灣,睜眼醒來發現是慕尼黑閣樓的斜屋頂,手機顯示著暴風警告。而好友L前陣子在研究為什麼陽光灑落窗內的早晨經常覺得自己回到了高中時代的台北,結論似乎是因為開了加濕器。

有時候會希望張開眼睛的時候其實在哪,是的時候就會高興一下。

但25歲以降,許願都會加上想要心靈平靜這項,移動這件事有時還是會造成一些不可控的焦慮。加上一些日常行政瑣事,或是申請、投稿之類各種不確定性很高的未爆彈,動不動就覺得心沒辦法在地面扎根。這種時候個人的應對方法之一就是聽點東西。根據不同程度的焦慮,耳朵適合不同強度的清單。

古典樂在大部分時候是很好的解方,只是還是很看心情,初一十五差很多。之前經歷了一陣聽到小提琴就很緊張的時期,又經歷了把莫札特、海頓、貝多芬、拉赫曼尼諾夫等等都聽一輪結果連布拉姆斯都讓我心跳加速的時期,有點走投無路。和同處焦慮期的學姊R聊到,她說她已經沒辦法聽任何有定音鼓的,只能聽蕭邦的鋼琴。我心情好的時候實在是很迷戀定音鼓的聲音,但也是懂偶爾真的不想要聽到任何打擊樂器發出聲音。不過試了一下,蕭邦竟然對那時的我而言也有點太精美,最後當天的選擇是大鍵琴那種的巴哈。純屬個人意見給大家參考。

有這種煩惱的朋友比我想像的多。也有人推薦Spotify一些清單,例如Peaceful Piano,無印良品系列也還不錯,前陣子數鈔票系列也受到一些友人的熱切肯定,我個人比較喜歡歐元和台幣的聲音,可能是出自覺得用得到的心理作用。或是,YouTube上也可以搜尋消除焦慮音樂等等,不過還是要確認合不合口味,有次我睡前想試試,結果爬起來又工作了好幾個小時。還有些聽起來就是去按摩或SPA時店家會放的音樂,如果搭配點個精油,偶爾是可以營造次元轉換感。

比較獵奇的是,也有很多專門安撫寵物的歌單。在前述走投無路的那陣子,嘗試聽了一下,有給狗狗專屬的,還有貓或其他小動物,身而為人是沒有感受到什麼效果,還會陷入一種「我在幹嘛」的迷惘感,很好奇他們的科學根據,或也可能沒有。

不過呢,書寫作為一種療癒,產出一些廢文也會讓人好過一些。例如現在的我。

serendipity中文要怎麼翻得空靈

新年一開始就寫論文寫到萬分糾結,那種思緒沒辦法用德文精準寫出來的感覺,很像成天被慢火悶燒。有時候想要用個比喻裝個文青,都會覺得有點跛,最後就是腳踏實地用一般陳述句寫出來。

想要把論文寫得美一點這個計劃終究還是需要更多的文化資本來堆積。但說到底,究竟為何想要寫美一點呢?我某次見教授的時候,他說博士論文是一本書,要寫得好看一點、有趣一點、精彩一點。我好像自己加上了美一點這個標準。然後就困擾了這麼多年。老天,竟然已經2022了,聽起來好像未來的一個年份,憲法訴訟法都上路了,我還在這裡寫論文。

但美也是有很多種。例如精明幹練的美和空靈的美,可能就像是Lydia與旅行的意義之間那種差別。個人希望工作時的氣場是前者,日常是後者。

傳說中,英文裡最美的字是serendipity,而且是讓中文翻譯者非常困擾的一個字。查了德文和法文好像也沒有剛好的對應詞,翻起來大概會像是「快樂的意外」之類的,我覺得好像很尷尬。中文可能可以翻成緣分,但不知怎地又有一種長輩圖感,腦海裡開出了蓮花。

我對於serendipity到底要怎麼翻沒有答案,但這個例子其實只是要說,寫論文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狀況是我想到一個概念,但不知道怎麼樣是最貼近德國母語者使用方法的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保存有我想像的氣氛,讓整個段落的氣場是我想要的樣子。身為一個非常重視氣場的人,現在的做法是寫完草稿後一句一句地跟一位會中文的德國人校對,有時候這個活動令人感到非常充實,有時候又心很累。

我可能是想要確保寫出來的東西「很我」。這個狀況被一些台灣的老師們知道很可能會被罵破,應該要以趕快拿到學位為重點才是。可以過關最重要。不過呢,現在就是還沒有過心裡那關,哎。事實上,博論應該就是沒有人會看,而且我想我自己也很難在論文完成後想再多看幾遍。有些攻擊蔡英文論文事件的人會說如果他自己有博士論文一定會拿出來昭告天下,而不會像蔡這樣躲躲藏藏。但這實在是太不符合人性了,大部分的朋友,至少在畢業幾年內,好像都對於自己產出的論文認為動如參與商的不相見最好。

因為發願今年發文都要附一張圖所以就附了的圖,2022年1月1日的某家蘇黎世的甜點咖啡店。

新年第一篇就是展露了寫作焦慮的碎念。剛才看了一下去年的統計數字,有一些很令我驚奇的發現,例如曾經有來自史瓦濟蘭的讀者。也有一些不意外的發現,就是最常被點閱的就是一些實用性的分享文章,但我當然還是會繼續寫一些有的沒的毫無實用性的隨筆,例如現在。不過希望今年可以試試分享更多類型和主題。

有機會的話也還是想寫一點本業相關的東西。前陣子和香港友人聊到公共寫作的意義,很多事都還在摸索,也許一切也都是流動的過程。今天其實是一個令人有點期待的新紀元,不過分享了以下這則貼文後竟然有朋友問我這是什麼光棍判決紀念日嗎1111,真的是有點震撼。就為了這點好像就還是想要寫點東西了。

這個年度即將有許許多多的變動,希望都能心靈平靜的全力以赴。但願今年真的是productive的一年,並且保持空靈的心,做一些入世的事。

2021聖誕前夕的一些隨記

01

友人自柏林返回慕尼黑後一陣低落,這裡好像是個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的城。於此同時,我正讀到比才的家酒場,關於日式餐桌上雞蛋豆腐的描述。而在討論這個話題以前,我煮了第三次水才想起來我是要泡奶茶。

突然很想哭,想要跟家人朋友一起在日料餐廳裡面對面地點雞蛋豆腐來吃,涼的那種,浸在日式薄薄的醬油中。

人們來來去去,到最後,能在網上虛擬地一見如故就是一種萬幸。但最後是哪呢,也無從得知。

總是嚷著要想點真正有意義的事去實踐,質疑著手邊的各種文書作業。但想了多少年還沒有滿意的答案,看來又是要交給明年。我把布拉姆斯放的很大聲,然後說服自己平常幾萬字幾萬字在做的累積也是有點意義。

02

身為十二月病很嚴重的人,年末的耳朵清單盡量是古典樂和台語歌,說不上為什麼(這六個字莫名有旋律),感覺可以形成一個個人結界,生人勿近。這結界有著金色滾燙岩漿式外膜,以及僅限有連結者可見的洛可可內裝。我想專注在年末的工作上,假裝看不到路過卻沒有停留的人,並且原諒與消融一些其他成分大過於善意的嘗試。可謂是一種月亮金牛太陽天蠍的反射對策。

(補充一下,這是上週週間寫的,週末不免穿插回顧了一點力宏)

03

個人結界在把自己置入公共空間的時候也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在像一個這樣的十二月,總是帶著一些恐懼,要試試水溫看看自己會不會在其中如一塊方糖一樣溶去。衷心的敬佩一些友人。

腦裡好而溫柔的劍比想像中還要難以鑄造,那東西是不是劍我也不知道,甚至還在捉摸它的形貌。夢裡那是one of a kind的那種,但說真的也沒有什麼自信。

04

前陣子聊到,台灣人講話很喜歡用英文單字,韓國人好像也是。這話題在這篇出現好像很creepy,但我也不真的care。

05

小時候有想過,30代會長得如此Bobo嗎?

有。

05-1

但我們如此好像是時代的產物,哎,怎麼怪給時代。

今年看了許多文協百年的相關文字與影音,我好像就是一個很容易泛淚的人。

在這年的幾份研究計畫書裡被問了生涯與終極的職業目標是什麼,寫了一點好像我自己看了也感動(嗯?)的文字。好吧打起精神往那樣的大方向努力。首要任務可能是非母語寫作們別再這麼爛了,一天到晚只想跑來寫中文。還有要真心好好面對每天對於自己適不適合做研究的質疑。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應該是出國以降一直想堅持的事。

但受困於論文的我現在連站起來泡奶茶都會忘記。好友G前幾天說,台灣人要獨立自主,如果聽過實驗室老闆的意見覺得是狗屁,應該要走自己的路。我說我要引用這句話。

哎,我們這個時代的台灣人哪。振作點振作點繼續努力。

06

和好友K做出了斷然的結論,2021的關鍵字大概就是瞎忙了,相較於2020的傻眼。目前看來,2022的關鍵字可能會是焦慮,但希望是往好的方向。不過說是瞎忙,其實也還是做了各式各樣的努力,換得了各式的經驗。這瞬間突然覺得很需要大天使卡的一些祝福。

看著未來的人們啊,今年還有十多天呢。而且仔細想想,還是想為自己鼓掌一下,經過了各式各樣的事來到了現在。

06-1

我的新年新希望之一,是明年發文都要附一張圖。對,雖然上一段才覺得要把握今年的末尾,這段又發了個新年的願。

進入被我歸類為年末的時間以來,新手帳有一面是寫下2022的一百個願望清單,隨寫隨記那種,目前還沒寫滿。不過隨寫隨記就會顯得願望有大有小參差不齊,例如「試著找到在這個時代安放靈魂的方法」的下一個是「吃粉圓冰」。糖水很多的那種。

07

祝有緣看見這篇文章的人聖誕快樂,happy new year。

希望台灣安全,世界越來越好。

飄著雪的國境之南

離家一萬八千里確實是會放大一些情緒,看了金馬58的一些片段眼淚流得亂七八糟。

李安出現說話的時候,真是令人淚流滿面。這段影片的另一個心得是,雖然大家都說林柏宏可以不用唱歌,但都還是原諒了他,果然顏值就是正義。

剛好前一天和一群朋友們看了尚氣,算是從頭不舒服到尾,我也只是要看個爽片而已,怎會落得好一陣不爽。今天在金馬螢幕上看到李安的臉時,真是瞬間懂了為什麼會對於尚氣片中各種超級直線式情緒如此不滿。可能也是一種累積下來的種族議題敏感,但如果要賣這樣的元素,背後的一些細膩要是沒有一起打包,何不就好好地做一些真正的爽片,例如真的讓蜘蛛人三代同堂,皆大歡喜,之類的。

說到蜘蛛人,當年復仇者聯盟最後一集上映時我在德國買了第二天的票,首映日堅持不看社群媒體,沒想到在超市結帳的時候被前面聊天的德國人爆雷,OOO死囉,天哪,防不勝防,我就是來買個菜而已啊。只好再說一次:我也只是要看個爽片而已,怎會落得好一陣不爽。那次之後,有想看的漫威都決定第一天就看。如果可行,這次還希望可以看3D的蜘蛛人,多一層眼鏡假裝多一層防疫。

哎,回到關於細膩的情感,想起我歐洲朋友們都看不懂孤味,才意識到我們真是背負著一些樸實無華但層巒疊嶂式的內心糾結長大的。雖然這裡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啦。

看金馬的心得是,可以好好的把想做且能做的事情做好真是很令人感動。

之前上一個法國經濟學教授的線上課程,他說法國或歐洲應該要意識到未來歐洲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強權或霸權,但是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在文化、思想、理念等等,可以做出歐洲的精緻度和深度。他建議,這是可以永續經營的未來方向,而不是硬是去自我定位為和美國中國類似的經濟與軍事強權。當時聽到覺得滿感動的,可能在身為歐盟強權的德國也特別有感,好像總是可以在德國日常與政治生活的許多層面,感受到德國人對於美國的反感或是嘲笑感,但是呢,沒有但是了。今天又想起了法國教授這段話,覺得還是有很多可以做、而且可以試著好好做好做深的事吧。

一邊看著窗外慢慢積著雪,一邊覺得自己真是活得相當任性,可以在這個年紀在雪夜的書桌前工作,看想看的文獻,順手抱怨一些漫威的事情,還一邊吃健達巧克力。一瞬間也會想說,我很好喔,夫復何求。

健達的原文Kinder是德文的「小孩」的意思。之前讀學長S寫的一篇影評,最後說了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不知道欸,我想我們早已是大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也不是像我去買酒被查證件的時候會說噢我已經可以買酒十年了喔這種客觀的標準,但或許我們早就已經做著那些小時候覺得「大人」在做的事。

318之後,有個朋友說了都是因為大人不把事情做好才會搞成這樣,聽了覺得心裡有點疙瘩,那次是我第一次認真思考什麼時候開始才會算是大人呢,對於當時的中學生小學生來講,我們也算是大人吧?還是要到王金平那種年紀才能稱自己為大人?想不到數年之後,已經結婚生子的學長依然在影評中問了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想起有本書叫問題是你要當少女到幾歲?也想起小學的時候覺得六年級的學長姐很大,但到了自己六年級的時候覺得我們怎麼還是很屁;二十五歲在機關工作的時候覺得我是誰我在哪,現在到了三十歲,雖然可能確實做著一些專業的事,依然覺得自己很中二,在這裏講一些蜘蛛人,聽周杰倫唱為什麼這樣子。

可能就是很中二的大人吧,或是承擔著一些社會分工的Kinder,但看看同世代的歐洲朋友,又覺得我們也已經擔著頗多東西了,沒有少做什麼事。不知道數年之後回頭望,會不會真的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Kinder感,或者千禧世代(真老派的詞)就是會帶著這樣的氣氛到老。

寫著這篇胡扯瞎扯的此時此刻,變種病毒已經進入慕尼黑,國境之南不僅飄著雪,可能還飄著變種病毒。

最後順帶一提,國境之南是一首十三年前的歌。而到了德國才發現,阿嘉也不是那麼糟的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