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一開始就寫論文寫到萬分糾結,那種思緒沒辦法用德文精準寫出來的感覺,很像成天被慢火悶燒。有時候想要用個比喻裝個文青,都會覺得有點跛,最後就是腳踏實地用一般陳述句寫出來。
想要把論文寫得美一點這個計劃終究還是需要更多的文化資本來堆積。但說到底,究竟為何想要寫美一點呢?我某次見教授的時候,他說博士論文是一本書,要寫得好看一點、有趣一點、精彩一點。我好像自己加上了美一點這個標準。然後就困擾了這麼多年。老天,竟然已經2022了,聽起來好像未來的一個年份,憲法訴訟法都上路了,我還在這裡寫論文。
但美也是有很多種。例如精明幹練的美和空靈的美,可能就像是Lydia與旅行的意義之間那種差別。個人希望工作時的氣場是前者,日常是後者。
傳說中,英文裡最美的字是serendipity,而且是讓中文翻譯者非常困擾的一個字。查了德文和法文好像也沒有剛好的對應詞,翻起來大概會像是「快樂的意外」之類的,我覺得好像很尷尬。中文可能可以翻成緣分,但不知怎地又有一種長輩圖感,腦海裡開出了蓮花。
我對於serendipity到底要怎麼翻沒有答案,但這個例子其實只是要說,寫論文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狀況是我想到一個概念,但不知道怎麼樣是最貼近德國母語者使用方法的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保存有我想像的氣氛,讓整個段落的氣場是我想要的樣子。身為一個非常重視氣場的人,現在的做法是寫完草稿後一句一句地跟一位會中文的德國人校對,有時候這個活動令人感到非常充實,有時候又心很累。
我可能是想要確保寫出來的東西「很我」。這個狀況被一些台灣的老師們知道很可能會被罵破,應該要以趕快拿到學位為重點才是。可以過關最重要。不過呢,現在就是還沒有過心裡那關,哎。事實上,博論應該就是沒有人會看,而且我想我自己也很難在論文完成後想再多看幾遍。有些攻擊蔡英文論文事件的人會說如果他自己有博士論文一定會拿出來昭告天下,而不會像蔡這樣躲躲藏藏。但這實在是太不符合人性了,大部分的朋友,至少在畢業幾年內,好像都對於自己產出的論文認為動如參與商的不相見最好。

新年第一篇就是展露了寫作焦慮的碎念。剛才看了一下去年的統計數字,有一些很令我驚奇的發現,例如曾經有來自史瓦濟蘭的讀者。也有一些不意外的發現,就是最常被點閱的就是一些實用性的分享文章,但我當然還是會繼續寫一些有的沒的毫無實用性的隨筆,例如現在。不過希望今年可以試試分享更多類型和主題。
有機會的話也還是想寫一點本業相關的東西。前陣子和香港友人聊到公共寫作的意義,很多事都還在摸索,也許一切也都是流動的過程。今天其實是一個令人有點期待的新紀元,不過分享了以下這則貼文後竟然有朋友問我這是什麼光棍判決紀念日嗎1111,真的是有點震撼。就為了這點好像就還是想要寫點東西了。
這個年度即將有許許多多的變動,希望都能心靈平靜的全力以赴。但願今年真的是productive的一年,並且保持空靈的心,做一些入世的事。